一、【背景材料】
不久前,國家文物局與上海市政府簽訂協(xié)議,啟動和推進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合作。今后三年,上海將在社會文物管理政策、促進機制、開放途徑、服務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文物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新途徑。它承載著燦爛的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是我們寶貴的遺產,保護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地講述了過去,而且深刻地影響了現在和未來;它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我們的后代。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加強考古學工作和歷史研究,使館藏的文物、展覽品、遺物、手書、古書、典籍全部活化,豐富全社會的歷史文化養(yǎng)分。
二、【解讀分析】
傳統(tǒng)文化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它折射出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可以提高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在歷史層面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就是記錄和傳承文明發(fā)展的歷史,以史鑒今;從社會發(fā)展層面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內容,是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實現民族復興的有力支撐;從經濟層面上,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對擴大對外交流,發(fā)展文化旅游,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要加大文物保護的力度,促進文物的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
我國對“十三五”時期歷史文化遺產的認識、保護和利用進行了重要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落實了政策法規(guī),保護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行業(yè)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挖掘利用方面逐步走向規(guī);涗浾故痉矫嬷鸩阶呦驍底只,預防性保護和搶救性修復方面逐步走向均衡……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需要不斷鞏固,健全的管理體制和保護機制需要不斷完善,從而在提高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能力的基礎上,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作為世界文物大國的我國,文物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通過調研,作者發(fā)現,目前相關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政策舉措創(chuàng)新不夠,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科學理念需要進一步提升,應積極推廣先進的保護理念和科學的保護措施;總體規(guī)劃和連續(xù)實施不到位,“重申報、輕管理”,“重開發(fā)、輕保護”現象應當得到糾正;安全責任意識和防范意識需要提高,專業(yè)人才隊伍需要加強培養(yǎng)等。我們要保持清醒的認識,從實際問題出發(fā),樹立保護文物就是政績的科學觀念,多措并舉,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實現新的突破。
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我們明確提出要繼承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強對文物古跡的保護、研究和利用,加強對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tǒng)保護。今后,要把重點放在制度建設上,健全法制建設,加強層層落實,完善監(jiān)督機制,注重均衡發(fā)展,豐富利用形式,加大投入力度,使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以其作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掃碼聯(lián)系華圖遴選老師,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考情分析,筆試面試題!
相關產品推薦: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