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材料】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一遠景目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是當前和今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和基本遵循。
二、【解讀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先生強調:現在我們實行這樣的制度。這樣的計劃,一年一年可以更加豐富,一年一年可以更加豐富。這筆財富是共同的財富,這筆財富是共同的財富,大家都有。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明確將共富納入社會主義本質范疇,強調社會主義本質是釋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除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富足是全民共同富足,脫貧、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足,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黨的重要使命。共同富裕可以說是社會主義區(qū)別于資本主義的重要標志,從根本上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
我黨不僅以共同富裕為價值理念追求,而且以共同富裕為實踐要求推進。民主革命時期,我黨領導許多農民打土豪,分田,使許多農民翻身釋放,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后,我黨領導許多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使許多農民過上美好的生活,也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成功擺脫了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創(chuàng)造了人類減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中心的黨中央團結領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消除貧困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yōu)勢,采取了原創(chuàng)性、獨特性的重大措施,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力量最強的消除貧困戰(zhàn)。經過8年的持續(xù)奮斗,我們按計劃完成了新時代消除貧困的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消除貧困,貧困縣全部摘下帽子,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地區(qū)性整體貧困,約1億貧困人口實現了消除貧困,取得了世界關注的重大勝利。
共同財富不是絕對平均、同步財富,而是在生產力發(fā)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整個社會成員普遍財富,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共同富裕,只有在生產力高度發(fā)展的基礎上才能充分實現。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先富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政策,對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著重要作用。目前,中國發(fā)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加強消除貧困成果的任務仍然很困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我國解決發(fā)展不平衡問題,實現共同富裕有更堅實的基礎和基礎。《建議》提出全民共同富裕取得更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強調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推動共同富裕的自信和自覺。
要在新征程上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立足中國實際、著眼長遠、多措并舉、綜合措施,著力解決共同富裕道路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一是不斷釋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發(fā)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大蛋糕,為分蛋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不斷提高民生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實現良好、維護良好、發(fā)展良好的人民基本利益作為發(fā)展的起點和立足點,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不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堅持以勞動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完善按元素分配政策制度,發(fā)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使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wěn)步前進。
掃碼聯(lián)系華圖遴選老師,獲取各省遴選考試備考資料,考情分析,筆試面試題!
相關產品推薦:2025年遴選公務員筆試龍騰尊享班